乘风破浪 > 玄幻奇幻 > 宋朝探花郎 > 第三八七节 传承的力量
  没错,大契丹依版图,虽然草原上还有大量不服的,可大契丹却是纵横五千里的大国。
  但,却从来没有那怕一天,有人想过重现西域商路。
  “这是什么,这就是格局。”
  “你们和我当官之前的大宋一样,眼睛都只在燕云,燕云只是沧海一粟,可为了燕云,宋辽边疆打了二十五年,死了多少人,伤了多少人,有多少有家破人亡,有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有多少儿子失去了父亲。你不会管,因为你只在意你的权势,你的财富。”
  耶律隆庆微微的点了点头。
  虽然这话听着生气,但刘安说的句句在理,没有半个字胡说。
  刘安又说道:“耶律兄,你既然来了汴梁,那么我便让你看一看什么是力量,真正的力量。”
  “那神秘的,将幽州城头打塌的军械?”
  “不,那不算什么。真正的力量强大无比,至少我曾经见到过,纵然天崩地裂,纵然山河破碎,他们依然笑傲生死,他们依然寸步不退。英魂不灭,这魂终会再现人间。这不是神鬼之说,这是一种,传承。”
  耶律隆庆没听懂:“传承?”
  “对!就象是火,有一天人得到了火,便有了温暖,便有了熟食。就象是丝,有一天人得到丝,但有衣。就象是书,当书传播开来,人便知礼,人便有了廉耻。火灭了,可终一天还会再次被点燃。这,就是传承。你学汉化,却不知道我中华之传承,我华夏之文明。在我眼中,你契丹骑兵再强,也是蛮夷。为什么,我证明给你看,一个月之内。”
  刘安说蛮夷的时候耶律隆庆差一点翻脸,可刘安说一个月内证明。
  耶律隆庆平静了下来。
  他要看,要看到这份传承是什么。
  这种强大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告辞,那一天来临,我要请你同往。”刘安心情有点沉重,起身一抱拳离开。
  耶律隆庆自己拿着酒杯。
  他在口味刘安说的力量。
  他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那种力量在刘安心中的地位,强大到不可撼动,强大到可以摧毁一切敌人。
  是什么?
  刘安说给自己看,耶律隆庆内心很期待。
  刘安没回家,而是去了摘星阁前院,找了一个安静的屋子后从袖子里抽了两张纸,一份是正式的公文,刘安可以在紧急的时候调动禁军的。
  另一份有寇准的签名,有枢密院正使的大印,内容却是空白的。
  这是刘安用计骗到手的东西,寇准并不知道,寇准以为自己签名、用印的都是有内容的,这其中就有一张是空的,就是刘安手里这份。
  刘安先找了一个白纸,尝试着写了三遍之后,这才使用了这张纸。
  刘安准备写一道,放在几十年前,绝对会被灭头,甚至是灭族的公文。
  提起笔,刘安有点后悔,为这道公文浪费了这张纸没必要。
  刘安又换回了一张白纸,将一份禁军备战的枢密院正式公文附上,然后写道:大宋的将士们,你们可曾为别人拼过命。这两年,我刘安待你们如何,天灾既将来临,各营随时备战听令,请为我刘安拼一次命,我刘安以性命相报。
  写完这份命令,刘安大喊一声:“铁头。”
  铁头赶紧进来,刘安将公文往盒子里一装:“送三衙司,然后吩咐他们传阅各营,告诉他们务必让每一个士卒听到。”
  什么是力量,什么是最强的。
  有人说过,华夏没信仰。
  刘安的回答是:错。
  华夏有信仰,我们信天信地信先祖,我们更相信,我们身上流的血脉,我们至强。
  大宋。
  兵为贱。
  刘安要的是一只强军,一只敢面对一切的强军,一只内心有信仰的强军。
  信送到三衙司,三位主将都没在,他们陪皇帝去祭天了。留下的是副将,几位副将看过之后都是同一样反应。
  有一人问:“铁头,你家主君是活腻了吗?”
  “我家主君好着呢。”
  “发,往各营发。”既然刘安要求,那就发。
  刘安这道公文,放在大宋先帝的时候,脑袋肯定要搬家,连借口都不需要找,这信就够了。
  可刘安不但写了,还要求传到各营,并且让每一个士卒听到。
  既然刘安你自己都不怕,我们有什么可怕的。
  拼命。
  对于许多武官来说,这一份要求传阅的公文让他们有点怕。
  刘安其实也考虑过如何写,自己可以写为大宋拼命,为皇帝拼命。考虑再三,刘安最终选择这处近似于找死的写法。
  刘安这样写原因还真有三个。
  其一,朝廷和皇帝对这些士兵怎么样?这事大家心里有数。写为朝廷拼命,估计没几个人愿意,而且这种虚伪的作法也让人反感。
  其二,刘安想看一看,自己为大宋的士卒做了这么多事情,他们是否会信任自己。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
  在自己这种近乎于谋逆的公文当中,士兵们会如何选择。
  事实上,刘安还真的想多了。
  正如那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对于许多连写名字都困难的大头兵们,他们的人生简单。
  你把我们这些在朝堂那些大人物眼中的贱民当人看,你给我们有肉吃、冬有衣、有炭,你说拼命,拼就是了。
  那里有那么多大道理。
  或许大宋的低层士兵连一个‘义’字都不会写,可他们却开始集结。
  开始按刘安的要求,准备大锅、准备木柱、准备石灰、准备沙袋、准备粮食、准备柴草。
  没有响高的口号,只是沉默的行动。
  但,低层的武官们识字,会写。
  仅仅一天之后,铁头拉了三车的纸片送到了李继隆府上,因为刘安在这里暂时居住。
  李继隆很有兴趣的陪刘安一起看这些纸片。
  关于什么拼命,什么义不容辞,效死之类的词一个也没有,全是来讨说法的。
  李继隆很认真的将纸片看过后分类。
  “这是第一百六十五张,西大营甲字七十三团(宋时一个团标准一百人,此时还没有北宋末期吃空饷、喝兵血的情况,所以就算不满编,也不会低于八十五人,少于这个数字校尉会受罚),说你答应他们要换防的,他们抽签抽中的三号签,不问三号在那里,只问什么时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