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 穿越历史 > 大家请我当皇帝 >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92节
  于是曹文诏南下榆枣关,进入到盂县县内。盂县内还有不少因为参与“紫金梁”等人围攻辽州而被召集过来的义军,皆被曹文诏打的大败。
  这时候宣大总督张宗衡、山西巡抚许鼎臣不在,但是许鼎臣的谋士张宰带领着部分山西士卒徘徊在附近,便趁机狐假虎威,攻击盂县以南的寿阳县。
  结果盂县的农民军只道是曹文诏到了,吓得转身就逃。在他们逃跑的路上,跟着“八大王”南下的混世王、韩廷宪等人不知何时也流窜到了这里。
  韩廷宪听闻猛将曹文诏到了,心中高兴,连忙劝谏混世王道:“曹文诏犹在盂县作战,哪里能这么快就来到寿阳呢?这定是山西张许二人留守在山西的军队,我们可以趁机大败他们,这样你就能获得很高的威望,慢慢就足以与‘紫金梁’抗衡了。”
  混世王听了,虽然还有些犹豫,但是听说能够和“紫金梁”抗衡,便鼓起了勇气,收拢走散的义军,试图和许鼎臣的谋士张宰对抗。
  那谋士张宰本是文人出身,不通兵法,如何抵挡混世王等人,顿时被混世王打败了。
  混世王正要追击,不曾想这时候曹文诏的大军赶到了。无情的铁骑如同那铁骑手中无情的铁骑,轻松的便撕开了混世王义军的阵型。
  混世王见大事不好,连忙转身要走。结果被曹文诏远远望见了,便亲自带领麾下的亲兵前来追击。混世王猝不及防,被曹文诏一枪挑死中军大旗之下。
  那韩廷宪见混世王死了,顿时大喜,连忙高兴的迎上去邀功道:“曹将军果然勇猛无敌,锐不可当。我乃宜川生员韩廷宪,特意鼓动此人前来送命,以成全将军的大功!”
  曹文诏闻言哈哈大笑着对左右道:“这贼人疯言疯语,说一些什么,尔等可曾听到?”
  左右皆言道:“不曾听到,或是哑巴为未可知!”
  韩廷宪闻言不由大惊,连忙辩解道:“将军误会,我本……”
  曹文诏哪里肯听他在那里絮叨,上前一枪便刺穿了韩廷宪的心脏。韩廷宪眼睛都瞪圆了,死死盯着曹文诏不放。曹文诏也不抽枪,只是靠近了韩廷宪低声对他言道:“阁下欲求功劳,本将军亦欲求功劳。既然志向一般无二,奈何如此愚也!”
  第233章 左良玉走武安
  正当混世王、韩廷宪身死,化作猛将曹文诏的功劳的时候。此时张顺与“紫金梁”、“闯将”已经来到了西山营地,与此同时陈长梃拍马赶回,给他们带回了总兵梁甫的首级。
  “紫金梁”见此不由感慨道:“‘擎天柱’其何有幸哉,竟得此猛将,斩一总兵如同屠一鸡耳!”
  张顺连忙谦虚一番,顺便将“二关公”陈长梃介绍给诸位义军首领。诸人纷纷夸赞道:“果然有关帝圣君之风,好武艺!好忠义!”
  陈长梃和他们客套一番,便趁机提出道:“诸位将军,那左良玉围我营地已久,早已兵疲马乏,惜乎我手中无甚精锐兵马,不得击败此人。”
  “如今左良玉新败,士气低落,人心惶惶。我等宜一鼓作气,彻底击败左良玉一部,以解除官兵对太行山以东的威胁。到时候天大地大,任我等来去自如!”
  “紫金梁”与“闯将”听了,皆有此意。只是张顺踟蹰了一下,问道:“义兄之事我已知矣,困守山上营地已久,日夜不得安稳,如今将士疲惫已久,尚可战乎?不若义兄且在营地休息,等我等消息便是。”
  陈长梃闻言哪里肯依,连忙分辩道:“将士虽然疲惫,却士气高昂。那左良玉围困我等许久,将士们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以解心头只恨。”
  张顺闻言便命令张慎言全面接管西山营地,主持战后善后事宜,使李际遇辅之。而徐子渊等人则抽调出来,跟随自己一同前去追击那左良玉。
  却说那左良玉一路败走,逃到内丘县内,才收拢士卒,重整旗鼓。不曾想总兵梁甫战死,左良玉清点了人数以后,发现自己实力不降反升。他包括总兵梁甫的麾下人马在内,竟然收拢了三千余人,反倒比自己的原本的昌平军还要多一千余人。
  左良玉此番安稳起来,回想起当初陈长梃击败自己之事,才反应过来:贼人兵马并非多于自己等人,只是因为情报不明,一时间吃了个闷亏而已。若是此番再来开阵势,当面锣对面鼓,未必不能再次击败贼寇,反败为胜。
  想到此处,左良玉心中便热切起来,顾不上立足未稳,连忙向临城县派遣斥候,探查义军消息。
  结果斥候很快来报道:“贼人援军众多,约莫有两三万人马,正离了西山营地,一路朝内丘县奔来。”
  左良玉闻言哪里敢战?自己刚刚从两千士卒扩大到三千余人马,结果对手就从千余敢战之兵,瞬间膨胀到两三万,端的不当人子。
  左良玉忍着骂娘的冲动,连忙带领麾下人马,一路南下逃到武安县内。
  等到义军赶到顺德府,听闻到左良玉已经逃入武安县内,那“紫金梁”不由哈哈大笑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左良玉危矣!”
  张顺很不喜欢别人在自己面前装逼的行为,不过好歹这人是三十六营盟主,自己些许给他一个面子,便接话道:“二当家何故发笑?”
  “我笑那左良玉缺智少谋,竟然自投罗网。那武安县之地,不是别处,真是咱们‘闯将’的巢穴。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那左良玉不过一虫耳,正是自蹈死地!”
  张顺闻言,脸都绿了,心想:你这厮装逼就好好的装逼,为了乱插旗子?
  幸好“闯将”这时候也站出来说道:“此地我最为熟悉,由我带队搜寻那左良玉,定叫他无处藏身。”
  张顺根据和“闯将”打交道这段时间的经验,还颇为信重此人,才放下心来,率众和“紫金梁”、“闯将”等人一起进入到武安县内。
  武安县后世隶属河北邢台,而此时却隶属于山西磁州。地处太行山余脉与华北平原接触部,其地多山地、丘陵和盆地,地形颇为复杂。
  义军来到此地以后,深知势力远超官兵,行事颇为肆无忌惮。众人先是在“闯将”的带领下,赶到武安县城附近。义军见左良玉并没有率军驻扎此地,便使大军将这武安县先行围了,再作计较。
  这武安县县令乃是张国柱,人如其名,颇为忠义。见贼人满山遍野的赶来,也没有被吓破了胆,反而任命御史冀体之次子弼良守城。
  这冀弼良颇善用炮,率领千余丁壮和炮手防守武安县城。义军试探性的攻击了一下,结果都被冀弼良给轻松击退了。
  义军本来志不在此,便一边围起来武安县,一边继续寻找那左良玉。
  “闯将”亲自带人寻了许久,都没有寻得,也不由有些赧然。张顺颇不死心地问道:“武安县一县之地,险要隐蔽之处不过数处,如何会寻不得此人?难道那左良玉还能插翅飞了不成?”
  “闯将”不好意思的解释道:“各处都找过了,除了我在武安的营地未曾搜寻以外,实在找不到此人。或许此人率众偷渡到别处,亦为未可知!”
  张顺一听到这里,顿时想起来自己当初逃难的时候,第一反应便是“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虽然当时自己闹了笑话,可是这左良玉未必不敢如此。
  于是张顺连忙问道:“距离黄兄营地最近的地方,可有隐蔽险要之处?”
  “闯将”闻言一愣,回答道:“摩天岭附近颇为险要,小兄弟的意思是左良玉或许藏在此处?”
  “是与不是,不过多走一趟便是!”张顺笑道,“若是左良玉依旧不在,我们再攻武安县不迟。”
  “闯将”一听,也是这番道理。于是“紫金梁”派遣“左金王”率领五六千人围困武安县城,他们三人则带领两万余人直接奔向摩天岭跟前。
  结果义军刚到此地,还未来得及进去探查一番,便挨了一顿火炮,十几人顿时横尸当场。
  这下“紫金梁”与张顺、“闯将”闻此炮声,不惊反喜,这正是总兵左良玉隐藏之地。众人连忙派遣义军将这摩天岭附近团团围住,逐步收缩包围圈,以围困那左良玉。
  第234章 鏖战山谷(上)
  左良玉自从离了临城县以后,内心不自安。他之所以能够当上将军,靠的是侯恂的赏识。
  之前左良玉不是没有做过小军官,但是很快就丢掉了官职。后来跟着时任游击将军的曹文诏与后金作战有功,正好隶属昌平督治侍郎侯恂麾下。
  侯恂先是收他为账前杂役,看似拿掉了他的职务,实则是要抬举他,提拔他作自己的亲信。
  崇祯四年的时候,明廷与后金作战,总兵尤世威因为要守卫昌平的皇陵不能离开,侯恂就趁机推荐左良玉带兵前往。他也不负众望,多次与后金在松山、杏山战斗,战后论功排名第一,左良玉因此而起。
  等到农民军流窜到山西以后,为了防止农民军流窜到河南,朝廷特意派遣他带领昌平军进入到怀庆府,以抵御义军,大体是要他专门负责河南的军事。
  本来左良玉在怀庆府、泽州等地与义军打的有来有往,左良玉还颇为惬意。谁曾想自己去了真定府的临城县一趟,事情就直转急下。他左良玉好似捅了马蜂窝似的,起初看起来不过是一个小小巢穴,谁知道捅了一下,惹出来黑压压一片的“马蜂”追来。
  不是他左良玉想躲着群山深谷之中,实在是剿匪有责,他不敢擅自离开怀庆府以躲避义军锋芒。
  如若不然,让朝廷知道了,他左良玉哪怕有侯恂全力保他,也不会有好下场。所以他思来想去,唯有躲着深山之中,待贼人走了,再行出山不迟。
  如此既使有所失职,走侯恂的门路,也能混个小惩大诫的结果。
  左良玉这边事情想的挺美,奈何结果却不太美。左良玉这厮也是无能,他在武安县多次与“闯将”作战,竟然没有发现武安乃是“闯将”的巢穴所在。
  左良玉立营寨与摩天岭下的山谷之中,自度无人知晓,却不曾想“闯将”营寨亦在此地不远,早已把武安地形地势摸的明白。之前由于“灯下黑”,“闯将”黄来儿忽视了自家营寨跟前的搜寻,只是得到张顺提醒以后,不多日便发现了左良玉所在。
  左良玉还在山谷中做着躲避风头的美梦,却不曾想义军早已摸到跟前,将这山谷团团围住。
  等到义军发起进攻的时候,左良玉才大惊失色,连忙命令麾下官兵依托营寨和地形优势进行防守。义军发起了几次进攻,都被官兵依靠地利和火器给打退了,义军损失很大。
  这时候“紫金梁”找到张顺道:“小兄弟,官兵火器凶猛,看了只能依靠你手中的大炮,才能破敌。”
  于是,张顺便命令李十安携带“黄金炮”以及五门大将军炮对官兵进行轰击。
  刚开始效果很好,由于官兵密集的挤在山谷中,一炮下去就打死一片。只是随着义军的推进,地形更加破碎和起伏,火炮再轰起来,就取不到太好的效果了。
  这种地形阵型无法发挥,远程武器也无法使用,双方只得散兵肉搏。“闯将”黄来儿命令“一只虎”亲自带领死士进行突击,进攻了几次都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甚至最后一次,由于“一只虎”冲的太过靠前,失去了亲兵的遮蔽,被左良玉麾下的守备曹鸣鹗一箭射伤了眼睛。
  等到“一只虎”捂着左眼退回来的时候,张顺见他手指缝里都溢出血来,连忙喊大夫为他医治。
  义军之中哪里有什么好大夫,不过是平日裹挟了一个乡村庸医罢了。不过有总比没有强,勉强找了点草药给他用布捂上了事。
  张顺左看右看了一圈,嘴上不说,心中却嘀咕道:感情您就是夏侯惇呐!
  “一只虎”知道自己和张顺不对付,看他那目光不善,心知必定是在编排自己,便面色不善地喝道:“看什么看!若非想嘲讽我不成?”
  张顺闻言连忙应道:“岂敢,岂敢,只是前番未曾细观阁下面相,如今观之,似有封侯之相!”
  “一只虎”闻言一愣,本道此人定然讥讽自己,不曾想却是夸赞自己,便口气好了许多道:“此话怎讲?”
  “以古视今,想当然耳。昔日元让便有如此相貌,得以封侯,将军亦不恐多让!”张顺笑道。
  那“一只虎”吃了没文化的亏,一时间也没想明白元让何人也,只道张顺夸奖自己,便谦虚道:“哪里哪里!客气客气!”
  张顺笑而不语,反倒向“紫金梁”、“闯将”问道:“如今官兵死战,我家损伤严重,当如何行事?”
  那“紫金梁”与“闯将”也不甚有文化,一时间也搞不明白“元让”何人,见张顺转移话题,便也不在提及此时,顺着张顺的问话答道:“如今官兵势大,义军势弱,好容易困得左良玉之徒,今日若不能斩草除根,他日我等必定更为艰难。‘擎天柱’勿忧,官兵不过一时血气之勇,等厮杀久了,其气必泄,其兵必败!”
  张顺听了,这两人所问非所答,有点无语。这时候“紫金梁”见“一只虎”受伤,倒不好意思再让“闯将”麾下人马出战,便说道:“既然‘闯将’已经尽量,且让小侄下去休息一番。我麾下有一人名曰‘革里眼’,颇为骁勇善战,正合扬名于此。”
  言毕,只见“紫金梁”麾下走出一员陕西壮汉,身材魁梧,身披重甲手持利刃,看起来却是一员猛将。只是此人与别的猛将圆目怒睁不同,一双眼睛却是眯了一条线,颇有关公遗风。
  原来此人天生眼睛有些近视,为人又颇为势力,故而被人戏称为“革里眼”。时间久了,大家喊习惯了,他也听习惯了,在义军之中便以“革里眼”为号。
  “革里眼”得了“紫金梁”的命令以后,便身披重甲,率领三百敢死甲士向官兵守卫的山谷中进发。
  张顺等人趁机用火炮、火铳、弓箭等远程火力进行掩护,助其接近官兵防守之处。
  等到“革里眼”到了跟前,一跃而出,便率领士卒冲了上去。官兵也不甘示弱,见此也有一员骁将跳出,带领官兵冲了上来。
  双方阵型被地形和林木分割的细碎,双方也顾不上重整队伍,就这样作对厮杀起来。
  第235章 鏖战山谷(下)
  “革里眼”果然如“紫金梁”所言,骁勇善战。他身披重甲,外穿明铁甲内穿棉甲,刀枪不入,火铳亦不能破。
  此人眼神不好,对射箭放铳之事一概不行,唯有披甲近战颇为精通。左良玉麾下骁将曹鸣鹗不能抵挡,被打的节节败退。
  好容易“革里眼”攻破了官兵在这片破碎地形的防守,刚刚冲了出去,却见左良玉亲自带领麾下六百骑兵前来冲阵。义军阵型散乱,来不及整顿,被左良玉一冲而散。
  “革里眼”损失不少人马,连忙退守原来地形破碎之处。左良玉见此地不利骑兵,不敢发起冲锋,只得再次派遣曹鸣鹗带领步卒前去冲杀。
  “革里眼”新败,士卒立足未稳,反倒被曹鸣鹗压了回来。双方你来我往,战至晚上,方才鸣金收兵回营休息。
  张顺这才寻到机会,对“紫金梁”和“闯将”说道:“困兽犹斗,自然之理。如今我等将官兵团团围住,官兵虽怯,仍不得不战。”
  “兵法曰:围三阙一。我等理当网开一面,给官兵留一条生路,才能迅速击败官兵,以免夜长梦多!”
  务虚道人听了,便驳斥道:“自古官贼不两立,彼狗官杀我义军,何尝网开一面也?我等岂可有妇人之仁,理当必杀之而后快!”
  “紫金梁”闻言笑道:“道长谁知天文地理,医卜星相,奈何却不懂兵法。此计看似网开一面,实则有死无生。此路看似活路,以瓦解敌将抵抗之心。待到敌人从此次逃亡之时,伏兵俱出,不得活也。”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