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 穿越历史 > 汉世祖 > 汉世祖 第798节
  感受到自身的尴尬处境,赵普已经不止一次地向刘皇帝请示,希望能增补宰臣,分担职权,以免怠误国事。
  甚至还提出了几个人选,比如宋琪、石熙载、李昉这些老臣,但刘皇帝都没有给出一个正面回应,只说还需思量,综合考虑。
  当然,在刘皇帝考虑好之前,那国事,还需赵相公费心操持。看起来大权独揽,一派独大,实则危机四伏。
  且不提在上边盯着的刘皇帝,太子刘旸以及那些勋贵元臣,都无形地制约着赵普,聪明人自然都能察觉到赵普的不妙。
  太子也就罢了,这些年理政,两人配合得不错,关系也良好,但是其他人,想要打倒他,取他而代之的,绝对不少。
  当然,处境再是微妙,赵普依旧尽力维持着目前的形势,意图通过忠心耿耿,打消刘皇帝的顾虑,宰相之尊,何等荣耀,何等威风,如何能够轻易地割舍。
  但不断的试探下来,赵普的心却在不断往下沉,愈不自安。他也知道最好的选择是什么,然而,即便向刘皇帝隐晦地表明意愿,仍旧没有得到认可,用刘皇帝的话说,朝廷需要他。
  赵普日子,当真难过!
  第136章 赵家父子
  “赵相!”恭谨的招呼声把赵普从恍惚中拉了回来。
  抬眼一看,乃是刑部侍郎吕蒙正,正以一个低调谦逊的姿态,保持着行礼的动作。见到这个中枢官场的后起之秀,赵普回过神,露出一点笑容:“是圣功啊!免礼!”
  由于在卢案前后中的担当表现,这个年轻的刑部侍郎得到了不少认可,在刑部的地位渐稳,在中枢也站住了脚,成为令人瞩目的政治新星。
  对其能力,赵普还是比较肯定的,不过,并没有过多的接触,抑或收为己用,这毕竟是刘皇帝亲自提拔出来的人,他不便插手。
  看着气度不凡的吕蒙正,赵普随口问道:“你这是要去见驾?”
  注意到赵普盯着自己手上的奏章,吕蒙正也不遮掩,颔首道:“新一批的罪臣犯官,已然抵京,经过核查,罪行无误,当上表执刑!”
  一听这话,赵普就不由皱起了眉头:“这是第三批了吧!大理寺的审查结束了?”
  “是!”吕蒙正点头。
  赵普当即道:“为何不是慕容承德上报?反让你这个刑部侍郎负责,这符合朝制吗?”
  闻言,吕蒙正心下一紧,脸上也闪过少许异样,低声说了一个牵强的理由:“慕容寺卿病了!”
  对此,赵普张了张嘴,却没再就此纠缠,又问:“这一批多少人!”
  “合计118人!”
  “你去吧!”赵普面无表情,让开了道路。
  见状,吕蒙正再度一礼:“下官告退!”
  说完,蹑着小步子,朝崇政殿而去。望着吕蒙正的背影,赵普悠悠一叹,又是上百人,上百名官僚,上百条性命啊。
  赵普不由深思,陛下之所以对中枢人事调整不下定论,莫非就是要等卢案彻底终结?倘若是这样,那似乎不是不能理解了。
  然而,看着渐行渐远的吕蒙正,赵普老眉又下意识地蹙起,此人倒是个能做事的人,陛下也十分看重,莫非要大用?
  但很快这个念头就被打消了,毕竟不是二十年前了,陛下还是更倾向于老臣了,就算看重吕蒙正,此人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资历浅薄,根基不牢,没有充足的地方履历,连地方道司都没有历练过,怎么可能进政事堂……
  那辛仲甫呢?此人在卢案中担当大任,以刑部尚书入相,似乎也说得过去……
  王溥,他这段时间病了,应该有所变动,那政事堂还得增补人选。
  赵匡义,此人近来是越发沉默了,有些不对劲。
  ……
  一整日,赵普都在思虑之中度过,即便傍晚回府,也依旧患得患失的。或许是年纪大了,精力渐不支,赵普已不像过去那般,每每忙到深夜,犹不自知。
  冬季的开封,寒意渐重,空气都显得沉重了几分,寒月无光,凄风阵阵,不过宰相府第,还是稳如泰山,灯火辉煌。
  下得车驾,门房管事立刻殷勤地迎了上来,面带笑意:“恭迎相公回府!”
  “嗯!”赵普淡淡地应了声,见他神色雀跃,问:“何事让你如此开怀?”
  管事引路,笑道:“衙内回来了!”
  管事所指的衙内,自然是其长子赵承宗,作为赵普的儿子,仕途自然是有极大保障的,此前一直在外为官。
  对长子的归来,赵普是心里有数的,毕竟就是他的安排,因此,简单点点头,便吩咐道:“让他到书房见我!”
  赵普的书房,布置还是很精致的,当然,最多的还是各种各样的书籍。赵普在学识上的成就一直为人诟病,且一直不以为意,但事实,私下里他是十分好学的,常年读书,若论写诗作词赋文,或许不怎么样,但对经史子集的理解,绝不下于任何人,他更擅长的,还是经学致用。
  在赵承宗到来之前,保持着过去的习惯,拿出一卷《开宝总类》阅读,这本大汉包罗万象的总类经典,刘皇帝都经常看,更何况他了,而至今,也才读了五百多卷。
  很快,赵承宗入内参拜,赵普没有作话,而是默默地打量着他,这样的注视,让赵承宗下意识地收起了原本轻松的笑容,并慢慢低下头。
  良久,赵普方才问道:“你何时抵京的?”
  赵承宗赶忙答道:“未时过后。”
  “有没有到吏部述职?”赵普又问。
  这下,赵承宗脸色微变,声音也低下来了:“尚未!”
  闻言,赵普顿时严厉地呵斥道:“你是外官,回京不先去吏部,反而回相府,这不是落人口实?”
  赵承宗张了张嘴,实在不敢触犯老父的威严,只能埋头认错:“是儿子的疏忽,明日即前往吏部!”
  见其态度,赵普那无名的怒火方才消却几分,轻轻地叹了口气:“你官职虽不高,但这半年朝中的风波总不会没有耳闻吧,我给你的去信,你莫非没有重视?虽是小事,甚至算不得什么错误,但这个关头,就是把柄,就是别人攻击的短处!
  你不会像那些庸才一样,愚蠢地认为,卢多逊倒了,这朝廷就是我赵家一家独大吧!你难道不知道,这样的风声,是何等犯忌讳的事!”
  听赵普这么说,赵承宗脸色急变,立刻道:“是儿失之警惕了!”
  赵普则严肃地道:“别人也就罢了,终究是外人,你是我的长子!那些想看老夫笑话的人,恐怕就盯着你们兄弟,你岂能大意!”
  “父亲教诲,儿铭记在心,不敢再犯!”赵承宗郑重地道。
  父子之间的谈话,就在这种紧张压抑的氛围中展开了。
  赵普松口之后,赵承宗方才得以落座应对,观察着老父那阴沉严肃的面庞,也多了几分忧虑:“儿在滑州,也听说京内形势紧张,却没想到,已然严重到如此地步了!”
  显然,赵承宗并不是蠢人,从赵普的话里,就能感受到那不寻常。听其言,赵普盯了他一会儿,道:“京中的事,你不要参与,当好你自己的官,做好你自己的事!”
  说得容易,又哪里能不表示关心,毕竟父子连心,一脉相承。迟疑了下,赵承宗还是听话地应是。
  赵承宗已经年过三十了,不过,到目前为止,也只是一个白马知县,虽属望县,且州县一体,但作为当朝首相的儿子,还是显得有些低了。哪怕在官僚阶级日趋固化的当下,也有不少更年轻的县级主官,因此,在权贵子弟中,赵承宗的位置,十分“平庸”。
  见长子如此顺从,赵普心情也好转几分,而后道:“也不瞒你,此番召你回京,是我的意思,对你,将另有任用!”
  “自当听从父亲吩咐!”赵承宗道。
  “朝廷权贵子弟,到你这个年纪,已至州府大任,乃至更高职衔的都有不少,让你做了这么多年的知县,心里应当很委屈吧!”赵普平静地说道。
  面对这样的问题,哪怕心中有想法,赵承宗嘴上也不敢说,只能谦虚地表示道:“儿才浅德薄,治一县尚有不足,何况一州!”
  “你这话言不由衷!”赵普当即指出:“我看过你在白马的为政治民,官声口碑都不错,不说有多大的建树,至少中规中矩!”
  “父亲过奖了!”赵承宗轻松了些。
  又是一声叹息,赵普直接道:“你准备准备,述职之后,就去楚州上任,对你新的安排,就是知楚州!”
  赵承宗闻言一喜,但见赵普那始终严肃的表情,生生按捺住,拱手道:“自当听从朝廷吩咐,只是,还需父亲教诲!”
  “希望你能保持这份谦怀,而不是只表现给我看!”赵普顿了一下,方才道。
  也不给他解释什么,赵普交代道:“楚州当运河转运要冲,漕运重地,东南财税,大部由此转运,南北商旅,也多由此中转,因此,交通转运乃是楚州重中之重,你需要同东南转运紧密配合,不能岔子。
  另,楚州乃淮河、运河交汇之处,河网既与其力,也有其害,这些年淮水就没有真正平静过。当年王兖国公虽然修复洪泽湖,开挖龟山运河,但年月已久,在水利灌溉,防洪、泄洪之事上,仍不得放松!
  做好这两件事,再保持你在白马县上的为政风格,楚州当可无虞!”
  “是!”对赵普这番交代,赵承宗听得很认真,熟记之后,恭敬一礼,郑重地答道:“儿明白了,多谢父亲教诲!”
  虽然赵普不让管,但赵承宗还是忍不住关心:“父亲,你满带忧虑,朝中的形势当真窘迫至此?”
  第137章 进退不得
  作为赵普的儿子,从小接受着精英培养,随着赵普的地为逐步抬升,有太多的耳濡目染,又兼在官场上闯荡了些年月,赵承宗自然不蠢。
  不论是听到的传闻,还是赵普的表现以及对他的安排,他都感受到了其中不寻常之处。赵普让他回避,自然存着保护的心思,但作为赵普的长子,有些事是不可能躲避得了的,也不得不关心。
  迎着长子关切的目光,赵普琢磨了下,终究还是需要一些交底,否则他心怀挂碍,也未必是好事,万一行差踏错,就可能成为别人攻讦的目标。
  沉吟几许,赵普轻叹道:“陛下对我不满之意,愈发外露,我这个宰相,在陛下看来也越发碍眼了,恐怕待不了多久了!”
  听赵普吐露心扉,哪怕有所猜测,也不由心神大震,下意识站了起来,惊诧道:“怎么会?既然拿下了卢多逊,就更该倚重您才是,否则,这朝廷如何安定得下来?”
  赵普摇了摇头,苦笑道:“你却是高看我了,我这些年或许有些功劳,积累了一些威望,但远没有到不可或缺的地步。大汉朝廷,只要有陛下在,又如何乱得起来,又有何人敢乱?
  别看这半年多年,朝廷内外纷扰不断,风雨飘摇,连卢多逊都死于狱中,那也只是陛下有意的整饬罢了,像我们这些公卿大臣,哪怕再是震惧不安,也还得尽力维持稳定,低调做人,谁若以此生事,那必然受到陛下打击!”
  听赵普这么说,赵承宗皱着眉,指出:“过去也不是没有罢相的传闻,但最终也只是流言,此次为何如此严重?”
  赵普摇了摇头,道:“陛下的心思,不是你们能够揣度的,事实上,我也看得出来,过去那几次风波,陛下未必没有换相的想法,只是最终还是站在我这一边罢了。
  但这一次,情况不一样,从卢多逊事发开始,我就有所预感,到其殒命,这种预感就更加强烈了,到如今,我已基本确定,罢相与否,也只待陛下一纸诏文了!”
  “从开宝二年进京,从尚书左仆射始,到如今,我为相已然十八载!”赵普眼神中带着少许的追忆,深深地感慨道:“自开国以来,你可见有人为相如此之久?陛下又岂能容忍一个二十年宰相?或许早在八年前,我的相位就不稳了。
  你们只看到卢多逊倒下后,我少了一大对头,但在陛下眼中,却是又少了一颗制约我的棋子?
  陛下秉政三十余载,施政治国,用兵驭民,常有操切急躁之处,然那是其表,只是因势而动,陛下实则还是守重持稳,好求平衡。
  从开国时的经纶粗陋,到如今典章齐备,以严刑峻法约束天下,就可窥一二。卢多逊一去,我这个宰相,也就变得突兀,朝中权力的平衡被打破。
  如此情况,陛下或当像过去扶持卢多逊一般,再扶持一人起来,但看现在的情况,陛下并无此意,那么只有从我身上着手了。
  陛下过去能用我十八年,那是我还有可用之处,然而如今,在陛下眼中,我或许愈加无用了。
  陛下倡导吏治革新,过去是我操持此事,如今,或许我已是吏治的障碍了……”
  赵普这番话,让赵承宗惊悚不已,他已经从老父的语气中,感受到了一丝危险。朝中已经死了一个卢相公,那如今这个赵相公,就一定安全吗?虽然那种可能很小,但谁又说得准了,那毕竟是刘皇帝啊!
  “您既已洞察一切,何不激流勇退,以求自保?”赵承宗想了想,劝道:“以您劳苦功高,陛下总当顾念旧情,还您一个安稳晚年才是!楚州,儿也可以不去!”
  见赵承宗紧张的模样,连楚州知州都不想当了,赵普欣慰的同时,也笑了笑:“我又何尝没有向陛下请求过?只是,陛下不允啊!”
  闻言,赵承宗表情顿时纠结了起来。赵普则解释道:“我此时若极力求退,恐怕非但不能脱身,反而会引起陛下猜忌。这一点,我已然感受到了!
  从当年受刘公举荐进宫开始,我侍奉陛下已然快三十年了,三十年的时间,也足以看清楚一些事情了。
  陛下是百年难遇的英主,但也摆脱不了英雄之主的一些毛病,天性凉薄,刚忌雄猜。而我们的陛下,则更甚,历来只有他舍弃臣子,而从不允许臣子主动弃他而去。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