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 穿越历史 > 汉世祖 > 汉世祖 第556节
  指着其中一条已然烤得焦黄的鱼,刘曙应道:“这可是我亲手网的鱼,自然要尝尝它的味道!”
  刘皇帝笑了,目光再度投到远处的梁山泊中,黑夜笼罩下,那纵横的港汊显得更加神秘而幽静,一片森森之中,隐现着一些灯火。
  “此形胜之地,朕看这梁山,可以设一镇!”刘皇帝说道:“这样,山下的百姓,就不用泛舟前往市镇赶集了!”
  “是!”张去华候在一旁,赶忙记下此事。
  刘皇帝也看了一番梁山的地形,以他那不算出众的军事眼光,也看得出来,这确实是个绿林啸聚的绝佳场所。
  他这一开金口,可以想见,一座新的市镇,就将在梁山下崛起。
  “还有一事,你也记一下!”刘皇帝思路不停,继续道:“丁赋一减,人皆喜悦,民间新生丁口犹多。朕的意思,以开宝五年所录籍册为凭,今后丁税照此收取,开宝五年之后,所增人口,不在征收范围之内,且今后,永不加丁赋!”
  “陛下,此诏一出,只恐朝中异议啊!”张去华不由道:“二十年后,朝廷将少一大笔财税入项啊!”
  “你都说了,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刘皇帝摆摆手:“可以发回东京,让政事堂讨论讨论,但朕的意思,还是要落实!”
  “是!此诏若得通行,可以想见,天下子民,都当感谢陛下恩泽了!”张去华是个聪明人,明白刘皇帝的用意。
  没错,刘皇帝玩的就是“永不加赋”那一套,对大汉来说,每年四十文的丁钱,本就不算多,因此,就时下而言,投入的成本也不高。也就到人口暴涨之后,庞大的基数下,那才会是一笔不菲的进项了,但如果帝国发展到人头税都能影响国家财政,那样的帝国,就绝对出问题了。
  并且,丁钱不加,但正税以及各种徭役,却是可实时调整。作为君主,刘皇帝可太知道那备受推崇的“永不加赋”,是怎么回事了。
  但不管如何,刘皇帝可以预见,开宝五年以后,百姓们生养的动力会更足,大汉的人口将继续爆发。
  第102章 辽国现状
  “行营那边有何状况?”抬眼瞧了张去华一眼,刘承祐再问。
  “回陛下,石大学士禀报,王昭远使辽南归,奉诏来见,已至郓城!”张去华答道:“另外,暮春将终,河南州府官员齐聚历城,布政使李公来报,历城已经做好迎驾事宜,御驾在梁山驻幸不少时日了……”
  “在此是耽搁不少时间了!”闻之,刘皇帝点了点头,看着仍以一个优雅姿态的坐在身旁的小符,笑问道:“此番出游,可曾尽兴?”
  看样子,小符显然是不满足的,不过,她倒也非不知趣的女人,温柔一笑,轻声道:“逗留已久,也不能耽误了行程,更不好误了国事!”
  “明晨起行回行营,后日御驾出发,前往齐州!”刘皇帝吩咐道。
  “是!”
  “你也坐下,吃点烤鱼!”指着已然烤熟的鲜鱼,刘皇帝对张去华吩咐道。
  “谢陛下!”张去华立刻面露喜色,鱼是普通鲤鱼,烤熟了味道只怕也美不到哪里去,但是,皇帝亲自捕捞的,这世间有几人能享受得到。
  张去华固然有自傲的一面,但作为君权体制下的士大夫,能够得到皇帝如此亲近,自然也大感荣幸。
  而一旁,九皇子刘曙,已然开啃了,沾得一嘴的油黑……
  ——
  “陛下口谕,宣王昭远觐见!”行营御帐前,喦脱面带傲然,看着恭候于此的王昭远,粗声粗气地道。
  “是!”王昭远拱手应命,理了一番本就整齐的衣冠,入内面君。
  从白马至郓城,连日赶路,等赶到,刘皇帝自下山水村野之间逍遥去了,苦等了两日,刘皇帝乃归。在行营这段时间,王昭远心情难免有些紧张,因为随他北使的属吏、卫士,都被武德使李崇距叫去问话了。这样的举动,实在不能令他坦然视之。
  所幸,刘皇帝甫还行营,便唤他觐见,没有一点冷落的意思,稍慰其心。
  入帐参拜,刘皇帝那和善的态度,则更令王昭远吃了一颗定心丸。也是,以当今天子的英明雄视,岂能为那些嫉妒小人的话所迷惑。
  “此去契丹,自秋如春始归,历时半载多,王卿辛苦了!”让王昭远落座,刘皇帝温和道。
  “陛下言重了,身负使命,自当尽力而为,不堕中国天朝之威!”王昭远说道。
  “这么长时间,必然经历非常,所获匪浅吧!契丹国中,军政如何?”刘皇帝问道。
  对于如今大汉周边唯一强大的邻居,刘皇帝可关心地很,尤其是在上次被“封禅”勾动心思之后,越发想要针对辽国来些动作了。
  说起来,到如今,于刘皇帝而言,四海八荒之内,也唯有辽国,能使他不懈其志了。
  “回陛下,此番北使,臣久居其国,暗中体察其治,不得不说,契丹仍旧为大汉强敌,不可轻视!”王昭远迟疑了下,小心地试探道。
  说这种话,是担风险,如今的大汉文武中,对于契丹,早不似当年那般忌惮了,固然谈不上轻视,但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却也很少有人讲了。
  “嗯!”刘皇帝反应平和,示意王昭远:“继续说!”
  “陛下,自北伐以来,辽国已然休养整整八年,如今,其政局稳固,民生向安,四境之内,虽不乏动乱,却属疥癣之疾,不足大虑。
  汉辽大战中,其殿帐亲军,损伤惨重,如今亦已得到恢复,左右皮室军常年保持着三万铁骑,另外其重骑,也得到重新建立。
  臣在临潢府,曾受辽主所邀,游猎阅兵,见其军容齐整,装备不俗,虽不如我汉师精炼,也堪称强军!
  臣听闻,当年汉辽大战落败之初,契丹内乱不休,生民困苦不已,文武有功,辽主赏赐无物。如今,亦可以金银、养马赏赐……”
  “看来,八年的时间,也足以让契丹回一口元气了!”刘承祐说道:“西域的牛马财货,让其获利颇丰啊!”
  “诚然!”王昭远点头:“不过,论兵马钱粮之积攒,辽国自是无法同大汉相提并论。彼积一粟,大汉可屯十;彼募一卒,大汉可召十;彼造一械,大汉同样十倍之。因此,契丹之恢复,于大汉而言,仍不足为道!只是,其军政情况运转良好,朝廷也不可以此小觑之!”
  “大汉的优势,不正在此吗?你的话,说得中肯!”看王昭远言谈之间,总陪着些小心,刘皇帝摆了摆手,道。
  “多谢陛下!”王昭远拱手,继续道:“去岁冬,室韦再叛,辽主遣军击之,臣随之观战。室韦人堪称剽勇,悍不畏死,仍为其轻易平定,两战即破!”
  “又是让你随猎,又让你阅,还让你随军平叛,尽示国之军政虚实,这辽主,倒是坦然大方呐!”刘皇帝意味深长地说道。
  王昭远答:“臣以为,辽主这是以军威示臣,意欲震慑我国!”
  “呵呵!”刘皇帝道:“自古以来,强者盛势凌人,弱者卑辞厚礼,辽主这是什么意思?”
  “臣以为,辽主是知其国力,不足以同大汉对抗,惧我谋之,故而示强,增我朝忌惮之心!”王昭远答道。
  “臣返京之前,辽主亦备厚礼,托臣进献陛下!”
  “辽主还给朕礼物了?”刘皇帝来了兴趣:“都有什么,又是些牛马土产?”
  王昭远说道:“除了良马、白璧、貂裘等物之外,还有一柄黄金权杖。据说,是辽主着西域巧匠,耗费重资,精心打造而成!”
  说话间,喦脱已双手奉上,供刘皇帝察看。探手接过,分量还挺足,纹路精致,造型华丽,粗略一览,显是出自能攻巧匠之手。
  抚摸着权杖顶部的宝石,刘皇帝将之置于案上,轻笑道:“先示之以威,又厚礼相结,这耶律璟,也是有意思!”
  王昭远道:“辽主托臣上禀陛下,说欲与大汉同好,永婚姻兄弟之国……”
  “呵呵!”刘皇帝又笑了,淡淡地道:“可惜,朕无此意!只要辽东一日在其手,汉辽之间,终有一战!”
  刘皇帝语气强势而自信,霸气侧漏,令人不敢侧目。转眼,刘承祐又问:“朕听闻,辽主好畋猎而嗜杀酗酒,经常彻夜方歇,劝之不住,如此行为,何以军政稳固?”
  闻之,王昭远也有些感慨:“回陛下,辽主所杀,多为亲近侍以及国中叛臣,于官民无扰。至于国政,有一批文武操持,畋猎嗜酒,并不影响其正常运转,内外安定。”
  眉头稍微皱了皱,说:“每曾想,耶律屋质、耶律挞烈死后,契丹国内还有能秉国者?如今辽国当权者,都有谁?”
  “萧护思、萧海璃、耶律贤适三大臣以及皇弟耶律必摄!”王昭远道。
  刘皇帝沉吟了一会儿,刘皇帝终于叹息一声:“朕无虑其地广军强,唯惮其内外安定,军政统一啊……”
  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
  接下来,王昭远又给刘皇帝讲了讲辽主耶律璟的几则小故事。比如开宝四年辽国大旱,耶律璟泛舟于池以祈雨,久而不雨,弃舟立于水中,俄顷雨下。
  辽主巡视州县,见有官吏为诈民财,故意诱导百姓触犯禁,因之取财。对此,耶律璟大怒,不只严厉处置,还定刑法,此类行举以死论。
  耶律璟畋猎无度,每出猎,必饮至深夜,醉而因小故杀人,群臣往往难谏,为其屏斥,然有时,有犯上强谏者,却也能接纳。
  ……
  关于耶律璟,还有诸多故事,而从王昭远的嘴中,其形象也通过那些琐碎的细节呈现出来,这确实不是个庸主,汉辽之间二十年的交流下来,这也是大汉君臣达成的共识。
  不得不说,这个年纪与刘皇帝相仿,掌握塞北大国的君主,算是一代人杰了。只是,时运不济,面对的是一个在刘皇帝带领下强势崛起的大汉帝国。
  当然,这些年下来,耶律璟为人诟病的情况也就增多了,尤其是喜怒无常,暴躁嗜杀,为人所惧。
  早年的时候,对于耶律璟刘皇帝还是高看上几眼的,但这几年,却没有当初的那种引为大敌的赞赏了。他觉得,耶律璟是堕落了,以己度人,作为一个没有特殊嗜好的帝王,对耶律璟如今的嗜猎、嗜酒、嗜杀自然瞧不上。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辽国军政却保持着稳定运转,并且国力增强,军力恢复,还取得了西平高昌、东灭定安的成果。
  见刘皇帝几番露出感慨之情,王昭远又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陛下,辽国虽不可小觑,但臣以为,其犹有四患!”
  “哦!”王昭远显然是进入状态了,自信焕发,神采飞扬,见其状,刘承祐示意道:“愿闻其详!”
  “实则也是老生常谈!”王昭远道:“其一,辽国疆域虽广,却多大漠荒原,部族林立,虽然臣服契丹,却始终叛服不定,尤其在有大汉于南面威胁契丹,更助涨其周遭异族的对抗之心。尤其如今,辽国经略西域,更分散其实力。因此,臣以为,辽国如今就如一虚胖之人,看似强大,其内不堪!
  其二,则是辽国军政虽则稳固,却是在强硬打击异己,排斥政敌的基础上展开的,契丹内四族乃是其皇室统治根基,然当年一场叛乱,令辽主大肆清洗,虽然当时稳固了帝位与国家局势,但后患却越埋越深。虽未得实证,但臣猜想,契丹尤其是皇室内部反对耶律璟的人犹有不少!
  其三,胡汉矛盾,这一点想必不用臣多赘言,大汉在南北边陲,同样深受此扰,而辽国情况更加严重。早年辽主为缓解契丹贵族的敌意,曾打击过汉族势力,然而实际上,其仍旧沿其父祖的道路,用汉制之实。
  如今,哪怕不提民间,在辽国朝堂上层,汉胡之间的分化异常严肃。而随着韩、耿、高等汉人大族掌握的实力与权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这显然引起了契丹旧贵族的不满。南北两面官制,胡汉分治,固然有缓解矛盾的作用,但在大汉昌盛,发散影响的局面下,其隐患甚大。
  其四,则是辽主之嗜杀,虽上不及大臣,下不及黎庶,但以细故杀人,滥杀近侍亲近之人用以发泄暴虐,臣以为,此乃致祸之道,长此以往,必受其害……”
  这四条,大概是王昭远对当下之辽国问题的总结了,如其言,确属老生常谈,唯一比较新奇的,大概是第四点了。
  刘皇帝沉吟了一会儿,面目之间露出一种欣赏的表情,看着王昭远,再度道:“王卿辛苦了!”
  这一回,能够明显得感觉得到,刘皇帝语气真诚了许多,少了些客套。
  王昭远自是起身谦虚回应,而后继续道:“臣奉命同辽国汉臣交往,结果令人失望,彼辈背弃中国久矣,不复南臣,一心甘为契丹臣虏,对臣所提回归之事,大多避而不谈,甚至严词拒绝。有负陛下所托,还请治罪!”
  “无妨!”对此,刘皇帝摆了摆手:“辽国若以高官厚禄待彼等,有此表现,也不足为奇!那些汉臣,终究入辽多年,于契丹生根发芽,若再把他们当作汉人对待,却也没有必要。让你联络,本为尝试之举,亦为离间,以乱其心,结果如何,倒不重要,卿不必自责!”
  “陛下宽宏!谢陛下!”王昭远心里当然也是有底的,淡定地应道。
  事实上,王昭远这个汉使去联络,有此结果,基本在预料之中的。但是,有些事情,刘皇帝同样清楚,在武德司以及军情司对辽国汉臣的秘密联络中,却有不少汉臣,表示愿意为大汉效力,还有态度暧昧者……
  显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契丹人而言也一样。那些汉人贵族、官僚,又岂会真的死忠于辽国,最终还是得看利害关系。
  首鼠两端,经常为人所鄙视,然而这世间大部分人,在面对类似的局面时,大多都会做出相同的决定,留一条后路,或许是近乎本能的一种举动。
  “陛下,还有一事,或许朝廷当有所注意!”在刘皇帝思虑间,王昭远又道。
  “直接讲!”刘皇帝的反应很干脆。
  “臣听闻,困于西域多年,愈难守之,契丹已有自西域撤军的意思!”王昭远道。
  “嗯?辽国撑不住了?”刘承祐略感意外。
  “据臣探得,如今辽军屯于西域者,有近四万军队,然供养其的民力,只剩下三十余万人,连年的战乱以及人口流失,余者也多老弱。并且,对契丹多怀仇恨以及反抗之心。
  再兼西面的黑汗王国,不断东侵,辽军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从未取得决胜的效果,由于远征,越打越困难,到如今,已成内外交困,骑虎难下之势。
  眼下的西域,一片破败萧条,已难为辽国提供财货牲畜,故而辽国舍弃之心渐涨……”王昭远解释道。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