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 穿越历史 > 水浒逐鹿传 > 第528章 交割燕云(求订阅!)
  …
  宣和四年末。
  谭稹率领河东将领李嗣本和耿守忠(原辽将,曾被张宪击败过)无惊无险的接收了云地。
  吴玠率领所有云地的梁山军护送最后一批愿意跟水泊梁山走的民众通过居庸关来到了燕地。
  李衍并没有让吴玠在燕地逗留,而是让吴玠带着军民直接去了蓟州港,然后安排民众登船前往已经收复了的全州。
  宣和五年初。
  宋国派来接管燕地的主要首脑人物都到了雄州,他们分别是:王安中,詹度和种师中。
  赵佶亲下诏书,任命尚书左丞王安中为少保靖难军节度使、河北燕山府路宣抚使判燕山府,任命资政殿学士詹度为燕山府安抚使,任命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种师中为副都总管。
  其实,赵佶原本想让收复燕云最大的功臣蔡攸担任燕地守臣的,但蔡攸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肩负不起这幅重担,他也不想长期在外,于是便竭力推辞——他给赵佶上奏章说自己身体不好,时常呕血,无法完成这一重任。
  赵佶令蔡攸推荐燕京守臣,蔡攸便举荐王安中,说王安中是河北人,了解熟悉北方之事,可让他宣抚河北燕山。
  王安中是进士出身,很有文才,年轻时,“曾师从苏轼、晁说之”,他以弹劾蔡京而闻名,说蔡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与王黼、梁师成关系不错,自宣和三年,开始担任尚书左丞。
  赵佶对王安中出任燕京宣抚使很重视——王安中临行前,赵佶在崇政殿召见他,并拿出深藏于内府之中的金、玉之器,以及瓶、炉、砚、几之类的宝贝,让王安中带至燕京,“铺陈于州寝,以滉大夷狄”。王安中所受礼遇之隆,一时殊绝。
  王黼对王安中也寄予很大的希望,他特意为王安中设宴送行,并赠诗相祝,而且还悄悄向王安中许诺:“等你期满归来,我可帮你登上宰相之位。”
  可见,王安中的位置有多重。
  蔡攸虽然不愿意当燕地守臣,但他却极为愿意立收复燕云这个不世之功,因此他不停的催促李衍交割燕地。
  蔡攸之所以这么着急,还有一个原因——蔡攸已经打听清楚了,不久前,李衍手下大将刘锜在汉城大败高丽和泰封联军,换而言之,汉城之危已经解除了。
  因此,蔡攸害怕李衍反悔,不再将燕地给他们大宋。
  李衍岂是反复无常的小人?
  再者说,刘锜是打败了高丽、泰封联军解了汉城之危,但高丽名将拓俊京也不是吃素的——那一战,高丽、泰封联军败是败了,但在拓俊京的指挥下,并未真的伤筋动骨,其还拥有一战之力。
  就目前的形势看来,双方到底谁胜谁负,还不好说。
  所以,李衍也不废话,直接就让宋军借道,将松亭关和古北口交给宋军大将杨可世和姚平仲。
  待愿意跟水泊梁山走的人全都撤到了蓟州港登上了日不落舰队,李衍将岳飞军、刘敏军、李懹军全都撤到蓟州,然后将居庸关、紫荆关、涿州、易州、顺州、檀州、景州全都交给了宋国。
  数日之后,李衍在燕京皇宫之中宴请王庆和蔡攸。
  次日,李衍就率领解烦军和王彦军离开燕京前往蓟州城。
  两日后,呼延庆代表水泊梁山与种师中和赵良嗣办理了交割事宜。
  曾有人劝李衍将燕云的防御工事破坏,将燕云的财富掠夺一空。
  不过——
  这个建议被李衍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因为李衍坚信自己一定还会回来的!
  顺便说一句,在撤走之前,水泊梁山还回收了自己发行的纸币,也就是用金银换回了自己发行的纸币。
  水泊梁山此举大大保证了自己所发行的纸币的价值,进而让世人更加认同水泊梁山发行的衍币。
  呼延庆等最后留守在燕京的水泊梁山人员撤离了之后,太师、领枢密院事、陕西河东河北路宣抚使童贯和少傅、镇海节度使、河北河东路宣抚副使蔡攸,率宋军主力高举旌纛,鸣鼓吹笙,浩浩荡荡,来到燕京城下。
  燕京城里的民众,手捧香火,迎导宋军前行,并高声欢呼道:“契丹既灭,水泊梁山归国,王师入城,复见天日。”
  燕京城里,人人相互庆贺,家家兴高采烈。
  收复燕京,终于实现了宋朝皇帝的百年梦想。
  不过——
  童贯入城时曾发生过一件小事,似乎有不详的意味。
  当时,已有一小部分宋军入驻燕京。
  第二天,童贯、蔡攸等宣抚司人马,以及王安中、詹度等燕山府官员,才开始向燕京挺进。
  为了安全起见,童贯令郭药师率领常胜军担任先锋,走在最前边。
  城中宋军望见常胜军朝燕京而来,以为是金兵或是辽国余孽趁机来抢夺燕京——这也不怨燕京城中的宋军误会,因为常胜军仍然穿左纫军服,没换穿宋军军服,因此很像是辽军和金军。
  于是,宋军“弃军即遁,营中大扰”。
  郭药师赶紧派人前去说明,这才“抚之方定”。
  这件事,也说明了宋军中弥漫着一种对辽军和金军的恐惧心理。
  不管怎么说,童贯和蔡攸都带大军进入燕京城了,这意味着燕地收复了。
  然而——
  还没等童贯、蔡攸等人庆祝燕地收复,金使就来了。
  金国这次派来的使节是撒卢母和高庆裔。
  他们是奉完颜阿骨打之命来将当初宋金签订的合约的副本交给宣抚司的。
  看见这份合约,童贯、蔡攸等人就是一阵头疼。
  按照这份合约的约定,燕地官员的钱物,燕地的奚、契丹、渤海等族人,还有平、营、滦三州都是金国的,另外燕地的赋税也是金国的,还有之前谈好的岁币,也必须如数给金国。
  这是当初两国说好的。
  再者说,没有金军威胁,李衍也不可能将燕云给宋国,这是抹杀不了的。
  更重要的是,金国的十五万大军可还在松亭关和榆关外,如果不让金国满意,金军明天可能就会攻打松亭关和榆关,然后南下。
  之前那两场大败仗,已经让宋军从上到下都畏惧辽军,而金军还是一败再败辽军的强大存在,更是宋军将士不敢惹的,所以,自童贯以下,全都不想跟金军发生冲突。
  基于此,童贯等人一商量,最终决定履行之前签订的条约。
  当然,也不是完全按照之前所约定的给付。
  例如,燕地官员的钱物,就不能给金国——燕地的官员,大部分跟李衍走了,一小部分投降宋国了,不论是哪者,都不方便剥夺他们的财物给金国。
  所以,这部分只能是折现。
  奚、契丹、渤海等族人本就不是汉人,童贯等人正愁怎么处理他们,既然金国愿意要,索性就全都给金国好了。
  平、滦、营三州目前还在原辽国平州路副节度使张觉手中,因此完全可以推出去。
  燕地的赋税和岁币也都是钱的问题,给。
  总之,按照赵佶的指示,钱能解决的问题,对于他们大宋而言就不是问题。
  见宋国君臣这么好说话,金使提出了一条让宋国君臣无论如何都不能答应的条件——索要常胜军。
  当初,宋金约定,将松亭关、榆关以外的民户都划归金国所有。
  常胜军自郭药师以下的八千余人,原来都是辽东人,因此,全都应该遣返回去。
  童贯对于金人的这个无理要求,非常气愤。
  童贯对左右说:“常胜军与郭药师早就归降我朝,都已按功授官,这怎能遣返呢?”
  可宋国上下又都惧怕金人南下,不敢得罪金人。
  最后,点检文字李宗振向童贯提出一个建议:“是不是可以用燕人来代替常胜军?如果可行,那么不仅常胜军仍然是我之军队,而且,又可得到燕民的田产交给常胜军自己经营,不用国家再调拨钱粮来养常胜军,此一举而两得也。”
  童贯等人听后,觉得这个建议不错,遂立即写成奏章,申奏朝廷。
  接到童贯的奏报之后,赵佶立即召集王黼等大臣紧急会商,最后同意宣抚司提出的用燕人代替常胜军的办法。
  接到赵佶的指示之后,童贯派赵良嗣去与金人交涉。
  金人这次之所以来敲诈宋国,除了确实是想从宋国捞些好处以外,还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金人气他们出动了十五万大军,又奔走相联各方势力,结果好处全都被宋国得了,第二个原因,金人气宋国封李衍为辽东王,故意挑拨金国和水泊梁山的关系,为今后留下无数后患。
  目前,金国既要捉天祚帝,防止辽国死灰复燃,又要捉已经建国了的萧干,还要防备准备回半岛的水泊梁山,其实是没有精力跟宋国开战的。
  所以,尽管金人很恨宋国,但也只能是见好就收。
  因此,金人很快就同意了宣抚司提出的折中办法,也就是用燕人抵常胜军。
  金人(其实是原辽臣)很快就统计出,燕京所辖州县境内家产在一百五十贯以上的人家有三万余户,就用这三万余户抵常胜军。
  燕地的富户们听说金人要将他们迁往金国,都很不情愿,因为金国地处关外,属于穷乡僻壤,而且路途又艰难遥远。
  可惜!
  他们这些民,怎么可能改变金宋两大强国的意志?
  不久,宋军便配合金人组织燕地的富户们撤出燕地。
  燕地一片怨声载道。
  金人见状对燕人解释说:“将你们东迁,并非我们本意,是宋朝提出的建议,他们想留下常胜军,而且要利用你们的田宅来供养常胜军。”
  听了这个解释,那些失去家业和故园的燕人,对宋国莫不心生怨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