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 穿越历史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二十五章 构 想
  考虑到中国贫困落后的现状,胡卫东认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华夏军队面对的敌人在机械化程度、火力、制空权与制海权方面都要强于自己,因此他提出必须着重研究在不利于机械化部队与重火力发挥的山地、密林、沼泽、水网、青纱帐(以及其他一切可以伏兵的田地)这五大特殊地形进行的运动游击战与城市(或预设防线)攻防战(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了照顾国军)。
  其中山地战最受胡卫东重视,因为另外三种地形不但困难相对来说更容易克服,对自己人的限制也相对更大,历史上抗战中太祖提出以“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为主要对日作战方式的提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既然山地战是红军、乃至后来的八路军、解放军等一代代人民军队最擅长的作战方式,那么从细节上将其做得最好,使得优势尽可能地扩大,无疑是正确的做法,胡卫东也由此萌生了建立专业山地部队的想法。
  中国境内超过三分之二的面积都被山地和丘陵所占据,而且这个年代中国的道路状况也远不能与欧洲相比,很多地方别说汽车了,连骡马都无法通行,因此别说大口径重炮,就连一向被认为十分轻便的75mm野炮都被胡卫东放弃了,而决定以山炮和迫击炮作为主要的步兵支援火炮,如果日后有机会缴获以轻便著称的日本九二式步兵炮,那自然是更好,总之必须以光靠人力就能携带并且不致严重拖累行军速度为基本要求。
  这样配置的话,缺乏压制火炮或许是个问题,但以人民军队擅于游击战与运动战的特点来看,并不是致命的缺陷,何况若真的需要压制敌人火炮,那肯定是大兵团作战了,完全可以要求友军支援,而没必要专门在山地部队里面配备而影响最重要的机动能力。
  山地部队重火力不足是必然的,所以轻武器的火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胡卫东的构想中,山地部队的步兵要尽量多装备自动武器,包括冲锋枪、轻重机枪,和将来的突击步枪与通用机枪。抗战时期小鬼子对中国军队威胁(尤其是心理上)最大的就是他们的飞机,因此防空一开始就极受胡卫东的重视,主力部队从团一级开始,编制里就必须有专门的防空部队。由于山地部队的特殊性,小口径高射炮、高射机枪和高平两用重机枪就成了山地部队野战防空的主要武器。考虑到山地本身海拔较高而且地形复杂,在部队训练有素的前提下,只要战术得当,防空作战效率还是可以的。
  但光是这样的配置,遇到装甲部队、尤其是坦克的时候还是会有些麻烦,毕竟即使是在山地,也未必就不会遇到坦克,历史上后来的朝鲜战争就证明只要运用得当,坦克部队在山地丘陵一样可以发挥奇效。因此如果独立师的山地部队反装甲能力太差的话,将来难免会吃大亏,虽说历史上抗战期间日本装备的那些坦克和装甲车都是薄皮大馅,即使是高射机枪、甚至是重机枪(使用钢芯弹)都可以轻易打烂它们的装甲,但谁知道胡卫东的穿越会不会引起蝴蝶效应?而且胡卫东心目中的敌人,也不仅仅是日本一家而已......
  再说山地部队也有需要攻坚的时候,那时反装甲武器同样会有奇效。对此迫击炮平射是个办法,但改造后就不可能再改回正常状态了,而且迫击炮弹穿甲能力也不算强,终究只是一种应急的手段。让爆破手使用爆破筒甚至是更加廉价的燃烧瓶,也是一种办法,但伤亡未免太大。至于国军装备的37mm战防炮,倒是不重,但口径太小,却几乎和山炮差不多重,胡卫东对其实在是没太大兴趣。
  因此山地部队很明显还需要一种便携式的反装甲武器,而反坦克导弹出现前最优秀的步兵反装甲武器莫过于火箭筒,但以兵工厂现在的能力,暂时还搞不出来,设备缺乏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兵工厂时常需要搬迁,研发较为复杂的兵器时,效率往往会因反复打断而变得异常低下。因此胡卫东便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比火箭筒结构更简单、生产成本也更低的枪榴弹......
  有胡卫东这位超越时代的天才弹药专家指导,兵工厂研发枪榴弹远比历史上的吴运铎顺利得多。后来兵工厂扩建以后,胡卫东更是在最初的破片杀伤枪榴弹之外,又主持开发出了空心装药的穿甲枪榴弹(包括可以摧毁砖石结构碉堡的重型赛门枪榴弹)等多种变形,即使是面对欧美的厚皮(相对日本坦克来说)坦克也足以一发击毁,后来搞出的火箭筒就更是所向披靡,连那些重型坦克的装甲都抵挡不住。由于胡卫东这个弹药天才的穿越,这个时空矛与盾的较量一度失去了平衡,产生了此刻连胡卫东本人都没有预想到的深远影响......
  当然,这些暂时只是胡卫东的构想,由于装备不足,他现在只能将这个设想写进《操典》,直到后来有了自己的大型兵工厂后,胡卫东才得以按其构想组建起一支后来威震天下的山地虎贲......
  必须说明的是,胡卫东之所以有闲心找孙立人合作编写《操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如今的独立师日益强大,令他心态放松了不少。而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是,攻占萍乡所得的好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超过了永丰与新淦战斗的缴获......
  萍乡人口多达四十几万,而且产业工人比例高,群众基础又好,加之这一年经济不景气,萍乡的工矿企业纷纷开始裁员和减薪(史实),这当兵吃粮怎么也比逃荒要强吧?因此独立师的扩红十分顺利,加之萍乡不像苏区诸县那样受到长期战祸荼毒,青少年人口比例很高,胡卫东又没准备将其发展成根据地(交通太便利),所以招兵时是能招多少就招多少。而且胡卫东也不像以前朱毛来萍乡扩红时那样老实地一切全凭自愿,他只要能够让符合要求的青少年加入,想出了一大堆的鬼主意,结果光在萍乡一县独立师就扩红一万多人,而且全都是好兵苗子......